全国900城市空降24小时服务_全国空降200元快餐联系方式_高端空降约茶快餐_全国同城空降服务

您现在的位置: 城市 > 广州分站 > 大图新闻

珠江口的蓝色粮仓,重新定义中国鲜味

2025年07月28日 来源:南方+

[ ]

  日前,全球首艘、年养殖量超8000吨的三文鱼养殖工船“苏海1号”于广州南沙正式交付。这艘“海上巨无霸”的诞生,预示着国内海鲜消费市场将大大降低对冰鲜三文鱼的进口依赖。国人实现“三文鱼自由”指日可待。

  “苏海1号”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一座座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如同跃动的音符,在南沙的碧波之上“拔海而起”,共同谱写着“海上新广东”激昂的“海洋牧歌”。

“苏海1号”

  在全球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的背景下,海洋牧场早已成为各国海洋战略竞争的核心领域。南海之滨,广东要建立海洋强省,广州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,现代化海洋牧场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篇章。

 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,广州唯一出海口,渔业,向来是南沙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?!笆吃诠阒?,鲜看南沙”,践行大食物观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南沙助力丰实粤海粮仓责无旁贷。

  2023年6月,南沙首次提出“1+2+2+7”战略蓝图,剑指现代化海洋牧场。两年多的时间,南沙海洋牧场从概念走向实践,一条覆盖高端装备制造、种业科技攻关、高效冷链物流的完整产业链,在南沙日渐清晰。

  装备“上新”,破解海上养殖“痛点”。

  根据《广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(2019—2030年)》,珠江口海域的港口、锚地、航道、通航密集区等区域被划为禁养区,明确禁止相关主体从事经营性水产养殖活动。

  这意味着,拥有近200公里海岸线和近34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的南沙,这座从海里生长出来的城市,虽怀抱亲海之利,却缺乏直接“耕?!钡目占?。

  应如何实现“弯道超车”?答案在于:扬长避短,向装备要空间!

  海洋装备制造,正是南沙的“硬核”实力所在。

  作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,南沙龙穴造船基地已形成强大的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科技产业集群,竞争力十足。多艘全国首创海洋牧场装备,便是从这里驶向深蓝。

  除了上述“苏海1号”,今年5月在南沙启航的“闽投惠安一号”是目前国内建造最豪华的养殖旅游平台之一,兼具智能渔业养殖与海上休闲旅游功能,打造了海上渔旅融合的新体验。

“闽投惠安一号”

  近年来已有约10个深远海养殖装备在南沙诞生启航,驶向山东、海南等全国沿海城市,助力我国合力唱响“海洋牧歌”。

  这些海工装备平台以科技手段重塑传统渔业养殖模式,为解决海洋养殖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,也让更多深?!跋饰丁庇紊习傩詹妥馈?/p>

  种业“翻身”,科研创新顶天立地。

  “没有优质种苗,想去建设海洋牧场或开展深远海养殖,都不切实际。”中国科学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主任杨红生一语道出育种的重要性。

  早在2023年提出海洋牧场战略时,南沙就已谋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“商业化育种”,打造“海洋牧场岸基种苗繁育于种质资源?;せ亍?。

  政产研深度融合,南沙水产种业正上演一场“顶天立地”的翻身仗。

南沙青蟹养殖户池塘

  以南沙青蟹为例,去年依托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(下称“华农研究院”),成功繁育200万尾南沙本土青蟹蟹苗,首次突破蟹苗“卡脖子问题”。为让试验池里的产量变成养殖户池塘里的产量,华农研究院与南沙青蟹养殖户合作,将200万尾人工繁育蟹苗投放在其塘头进行养殖,将种业创新成果送到农户手中。

  “政产研”协同发力,攻关核心育种技术,再将成果直送养殖一线——青蟹的故事,正是南沙种业“顶天立地”打赢翻身仗的生动缩影。

  顶天——南沙落地刘少军院士工作站,年产优质抗病四大家鱼鱼苗30亿尾;筹备成立“广州(南沙)黄唇鱼保护研究中心”,成功孵化黄唇鱼苗约3000尾;华农研究院培育出两个石斑鱼抗病毒新品系……

  立地——南沙新品种“穗丰鲫”年推广面积超过300万亩,年销鲫鱼苗超10亿尾;

  南沙种业的“翻身”,不仅是品种应用的突破,更是技术创新的跃升。

  如今,“一只青蟹”“一条黄唇鱼”已经游出南沙,释放深蓝种业科技创新活力,让湾心“鲜味”有更多选择、更高品质。

  全链突围,湾心“鲜味”全球上桌。

  位于万顷沙的蓝色渔港将水产精深加工、智能分拣、冷链物流等七大功能??榧垡黄?,水产品加工年产量可达3.5万吨,冷链仓储能力将超过8000吨。该项目同时整合“养殖—加工—配送”全链条资源,目标直指“朝捞夕至”的极致鲜度。

  蓝色渔港是南沙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,迈入数字化、智能化、规模化“蓝色粮仓”建设新阶段的标志。

  依托南沙预制菜产业园、蓝色渔港虹吸作用,一批渔业产品精深加工和批发交易项目落地南沙,助力现代化海洋牧场预制菜产品开发。

  现代渔业对“鲜”的定义早已超越感官经验,跃升为全链路可控的鲜度管理体系。让南沙“鲜味”上桌全球,还需要强大冷链航运物流体系的支撑。

广州港

  作为“千年商都”广州从未关闭过的口岸,南沙水产品流通枢纽优势,为现代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积累了必不可少的一环。

  依托广州南沙国际冷链项目,一个以国际物流中心为“冷链母港”的全链条冷链物流与交易格局正在形成。南沙首创的“一站式预制菜拼柜出口综合服务”,已成功将预制菜拼柜出口至美国、中国香港等地,助力南沙预制菜实现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的梦想。

  珠江口的蓝色粮仓,正在重新定义新鲜美味。

  编者按 

  7月1日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?;嵋橹赋觯贫Q缶酶咧柿糠⒄?,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,更加注重高效协同,更加注重产业更新,更加注重人海和谐,更加注重合作共赢。

  南沙地处湾区之心、南海之滨,是“千年商都”广州通向海洋的唯一通道,拥有深水良港和绵长海岸线,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,承载着广州拥抱海洋经济、向海图强的发展雄心。

  聚焦“五个更加注重”贯彻落实,南沙正迎来前所未有的“蓝色机遇”。即日起,围绕海洋科技、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、航运枢纽、海洋牧场、海洋生态、滨海文旅等六大方面,南方日报南沙新闻部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、大湾区(南沙)国际传播中心一部两中心推出“湾区之心 蓝色脉动——南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巡礼”全媒体宣传报道,全面挖掘展示南沙经略海洋、向海图强的禀赋资源及最新发展成效。敬请垂注!

 ?。?span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">撰文 余妍玲 统筹 任燚 策划 黄少宏)

扫一扫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